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云安区红色遗址展示
发布时间 : 2021-12-10 15:36
来源 : 云安区委党史研究室
浏览次数 : 19939 【字体:
背景颜色:
分享到:

编者按:在推进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无数革命先辈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系列跨越时空的中国革命精神。而中国革命精神,其核心就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遗址凝固着党的革命历史,是党的革命重要历史见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记录党的历史伟业、展现党的百年风华,从革命精神中汲取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从红色基因中获取创新创造发展的强劲动能。日前,云安区融媒体中心与云安区委党史研究室在“云安发布”微信公众号共同推出了《追寻云安红色史迹》栏目。今天,我们整理推出云安区10个红色遗址展示,供大家收藏学习。

 

荣昌堂——中共三罗组织革命活动旧址

 

▲荣昌堂全景

 

中共三罗组织革命活动旧址——荣昌堂,位于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六合村委寺村(原寻字村),始建于清代末年,占地面积225平方米,三层青砖瓦木结构,也是中共云浮县特别支部首任书记余渭泉同志故居。

 

都杨,有西江“小延安”之称。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1938年至1949年间,位于都杨镇的荣昌堂是中共粤中、西江、三罗(罗、云、郁)组织在云浮县的秘密指挥机关、活动基地和交通联络中心。中共三罗、云浮县组织从这里迈出了坚定的革命步伐,抗日四乡联防办事处、中共云北区委先后在此成立,粤中地区许多革命前辈曾在此带领人民开展革命活动。从隐蔽战线到武装斗争,最后建立人民政权、夺取三罗地区革命胜利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荣昌堂——中共三罗组织革命活动旧址第二展厅内景

荣昌堂先后被评定为云浮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云安区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云安区委、区政府对荣昌堂进行了整体保护修缮并创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增加陈列物品。展陈面积450平方米,展线长度150米,展品26件,其中文物10件。现旧址整体结构保存完整,保存状况好。

 
 

云浮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

云浮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位于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界石村委莲塘村,建于1942年,土木结构,总面宽25.5米,总进深19.8米。原为当地土豪地主黄善初所建。

 

▲云浮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正门

 

1949420日,经粤中分委批准,云浮县人民政府在富林莲塘宣布成立,并将该房子设为办公地点。县政府曾下辖的政权组织有:东北区人民政府、双富乡人民政府。19491027日,云城解放,云浮县人民政府机关从富林进驻云城办公。

 

▲云浮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内一展室

 

云浮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是研究原云浮县革命历史的重要物证,20116, 云浮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被云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安县文物保护单位,201411月被云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云浮市云安区委、区政府对云浮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进行了整体保护修缮,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教育洗礼的新阵地。


 

云安区革命纪念公园

云安区革命纪念公园位于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高一村委旧所岗,是为纪念云安革命烈士和解放战争时期打响“三罗解放武装斗争第一枪”的富林战斗而建。公园由纪念亭、纪念碑、碑林、烈士墓等四部分构成,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浮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云安区革命纪念公园正门

 

纪念亭正面檐下匾额写有“富林战斗纪念亭”,为原粤中纵队副司令员欧初所书。亭后一副照壁“云雾山头野火红”的苍健楷书,为原广东省省长刘田夫书。亭后及两侧竖立着15座花岗岩碑,碑文刻着梁嘉、谢永宽、郑锦波、吴桐、朱开、李镇靖、唐章、麦长龙等革命前辈的题词及墨迹。


▲云安区革命纪念公园内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纪念亭的后山岗,耸立着一座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供人们敬仰。20124月,对纪念碑和广场进行了修缮,为全县103名烈士分别修建墓碑,集中纪念,定名为云安县革命纪念公园。201411月,更名为云安区革命纪念公园。


 

中共粤中区临时特委办事处旧址

中共粤中区临时特委办事处旧址位于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六合村委会木化山村麦东生故居。旧址建于民国初期,长11米,宽8.6米,占地面积94.6平方米,前面青砖泥砖结构,其余三侧瓦木结构。

 

194510月,中共粤中区临时特委和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在恩平朗底战斗突出重围后,由特委委员、代司令员谢立全和特委委员唐章、周天行等带领原司政的部分人员转到云浮都骑隐蔽活动,并在都骑建立中共粤中区临时特委办事处和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分指挥部(合称分指部)。由云浮县党组织麦长龙、麦冬生安排,办事处和分指部设在麦州木化山村麦冬生家,特委电台设在都骑圩怡隆当铺。曾在分指挥部长驻和工作的还有:罗范群、谢创、冯扬武、李进楷、李超、卢德耀、郭大同等20多名同志。

 

▲中共粤中区临时特委办事处旧址附属房屋

 

1946年春节后分指部和电台人员陆续转移到三埠,19464月,唐章调香港工作,同时离开的还有戴卫民。至此,分指部的人员全部撤离。

 
 

解放军粤中独一团和四支队成立旧址

解放军粤中独一团和四支队成立旧址位于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民主村委上坪岗村廖氏大屋。廖氏大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面积2379平方米。

 

▲解放军粤中独一团和四支队成立旧址正门

 

1949124日,粤中部队到达富林,与三罗地方部队会师,粤中军分委主席冯在富林圩上坪岗村廖氏大屋的土坪上主持召开大会。会上,宣告粤中区主力团——独一团正式成立。同时广东人民解放军三罗支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第四支队,任命李镇靖为司令员,唐章为政治委员,吴桐为副司令员,谭丕桓为政治部主任。随即组建粤中第四支队第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麦长龙,副政治委员李东江,副团长戴卫民(即戴苏),政治部主任叶永禄,政治部副主任罗杰。将泰山队、吕梁队、黄河队、先念队归属三团一营,云罗阳边民兵组建为三团二营。

 

▲解放军粤中独一团和四支队成立旧址室内(修缮中)

 

从此,三罗地区人民武装正式纳入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部队改编后,从富林出发,实施了系列军事行动(又称三罗大进军)。

 

 

都骑中学——中共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西江17分队支部遗址

都骑中学——中共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西江17分队支部遗址,也是都骑小学遗址,位于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六合村委会麦州村。

 

▲都骑中学正门

 

19387月,中共党员周明带领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西江17分队12名队员,从广州来到云浮县城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不久,周明与省抗先队员林琳、阮熙南、丘剑潮()到达都骑,由都骑小学校长余渭泉安排在该校任教。以学校为阵地,通过教学,开展党组织重建和抗日宣传工作。8月,周明、林媛、林琳、阮熙南4位共产党员在都骑小学建立了中共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西江17分队支部,书记周明,隶属中共广东省委。云浮县中止了8年多的党组织活动从始得到恢复。都骑小学从19387月直至解放,一直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教学,在革命教师的直接培育下,有大批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投身革命队伍。

 

▲都骑中学校园内革命人物介绍

 
 

潘维尧、范桂霞故居

潘维尧、范桂霞故居位于云浮市云安区六都镇南乡村委潘屋村。故居建筑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为砖瓦木结构。

 

▲潘维尧、范桂霞故居正面

 

潘维尧,又名潘公明、潘耀芳,男,云安区六都镇南乡人,早年参加革命,是黄埔军校第四期中共党员学生,北伐战争时期曾在叶挺同志率领的第四军某师任职。19271928年间,进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范石生部队,积极协助范石生掩护朱德部队离开仁化,使朱德部队顺利赴井冈山会师。1928年初,潘维尧回到广州后,受省委的委派,潘维尧和中共党员范桂霞两人曾到肇庆负责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工作,并结为夫妻。抗战初期,任云浮县民众抗敌后援会副主任,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积极帮助中共党员周明在云城、都骑等地开展重建云浮县党组织工作和抗日救亡工作,使中断了8年多的云浮县党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

 

▲潘维尧、范桂霞故居内天井

 

范桂霞,潘维尧妻子,19052月出生 ,广东省佛冈县人,1926年先后加入中国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共政变时,为躲避敌人追捕,范桂霞到香港中共广东省委秘书处参加地下工作,曾联络过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瞿秋白、董必武、林伯渠等中共高层领导人。在省委的安排下,假扮周恩来妻子,以周恩来夫人身份掩护周恩来,负责周恩来在香港养病时的特护工作。12月,回到广州与陈铁军等一起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受省委的委派,与潘维尧到肇庆负责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工作,并结为夫妻。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回到云浮,在云浮县南乡端化小学和云浮县城的学校任教。1946年至1961年在广州丛桂路一小任教到退休。19538月,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范桂霞。19848月,邓颖超再次接见范桂霞并合影留念。

 

19848月,邓颖超再次接见范桂霞并合影留念(图左为邓颖超、右为范桂霞)

 
 

富强革命老区纪念亭

富强革命老区纪念亭位于云浮市云安区六都镇富强村委会思怀村烧炮岗。亭园占地面积 11.7 亩,是云浮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富强革命老区纪念亭远景

 

解放战争时期,思怀(今富强)人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交通联络站,成立武工队、常备民兵队、农会等组织。这些革命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反“三征”斗争和减租减息运动,攻打伪警所和特务据点“云城公司”,攻占南乡粮仓,开仓济贫,并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派对思怀游击区的5次“围剿”,为云浮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富强革命老区纪念亭后革命史迹介绍墙

 

1993年,经肇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富强村被评为解放战争时期游击根据地村庄。为纪念富强老区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激发老区人民的爱国爱家乡的热情,19977,六都镇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建成此老区纪念亭。

 
 

桃坪阻击战遗址

桃坪阻击战遗址位于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洞坑村委会桃坪村。


▲桃坪阻击战遗址--桃坪村

 

19499月上旬,国民党反动派组织力量,对云北游击区(现都杨、河口等地)进行又一次“围剿”。在党的领导下,云北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围剿”战斗-“桃坪阻击战”。913日凌晨,敌人一路从乌坭岭迎面而来,一路从乌坭村边东北面登山向桃坪进犯。游击队在猪笼岗岭与敌人相遇,战斗立即打响。

 

▲桃坪阻击战遗址主战场

 

天亮后,由于大雾迷天,敌人不敢贸然冲锋,只好胡乱放枪。到了中午,才敢向桃坪村迫进,游击队撤到桃坪村后龙山上阻击敌军,敌伤亡数人。战到了下午,敌人更是集中火力向桃坪村发起冲锋,游击队与前来增援的武装民兵沉着应战,最终,敌人被打得落荒而逃,“围剿”云北游击区的企图就此破灭。在战斗中,桃坪村民兵麦月才不幸被敌所捕,在敌人酷刑中,他仍然坚守秘密、宁死不屈,最后光荣牺牲。

 

 

白石渠

白石渠位于云浮市云安区白石镇民福村委白石河中游鱼信坑,由白石干渠、支渠、毛渠、水陂、渡槽、水轮泵站、反虹吸等水利设施组成。

 

▲白石渠中心全景

 

白石曾是粤西历史上有名的“苦旱之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耕地苦旱问题,夺取粮食丰收,中国共产党领导白石人民以战天斗地、愚公移山的精神,在1950年至1973年间,共投入46万多个劳动日,掀起了长达二十余年“修水利、战苦旱”的紧张而艰苦的建设历程,开凿了白石水渠主干渠和东圳、西圳、云磴、石底四大水渠,配套开沟167条支渠、毛渠,共建成总长80多公里的水渠。

 

▲白石渠水轮泵站旧址近景

 

白石渠的建成,彻底结束了千百年来白石苦旱的历史,解决了白石范围内近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并延伸到郁南县的灌溉渠引水,惠及邻县农田面积达5000多亩。直到今天,白石镇四大主干渠的大部分渠段仍然发挥着农业生产、人畜用水的重要作用,承担着全镇七成以上农田灌溉任务。

 

▲虽然当时物资匮乏、设备落后,但白石人民不畏艰险,不计报酬、自带粮食积极参与开山凿渠

 

群众无偿投工为主建成的白石水利工程,成为我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典杰作”,轰动当时粤西、两广地区,成为“抗旱”历史性故事而载入史册,1970年,中央电台播放了白石渠事迹,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c) 云浮市云安区人民政府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 云浮市云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 云浮市云安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云安区委党史研究室 制作和维护   
ICP备案: 粤ICP备10002912号-1    网站标识码:4453230007    公安备案: 粤公网安备 44538102000008号
http://dcs.conac.cn/js/20/309/1025/60588166/CA203091025605881660001.js